以“两化”提速普惠金融发展
来源: 苏信理财 时间:2014-07-28
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,农村金融更加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,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。
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下,农村金融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:第一,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,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,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,对农村金融发展而言是一个大好机遇。第二,农村金融的供应主体多元化,各类金融机构回归农村的态势明显,一个崭新的包含大、中、小、微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新谱系正在形成。第三,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,随着土地制度变革的深度推进,困扰农村金融供给的瓶颈问题如抵押和担保问题得到缓解,各地农村物权融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。第四,金融扶贫成为欠发达地区的政策热点和聚焦点,并逐渐成为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尽管农村金融总体发展较快,但局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却依然存在许多瓶颈约束,发展相对滞后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金融空白之顽疾仍然难以克服。自2009年10月我国开始着力解决金融空白乡镇以来,两年内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945个减少到1696个,累计解决1249个乡镇的金融机构空白和708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问题。但余下的空白乡镇大多位于更加偏远、更加贫困的地区,解决起来难度很大,速度很慢。第二,“贷款难”、“贷款贵”仍是普遍性问题。普通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“贷款难”、“贷款贵”始终没有有效解决。
金融空白和融资瓶颈等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应着重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,核心在于金融均衡化和金融均等化,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区域内普惠金融体系建设。
所谓金融均衡化,是指要引导金融资本的区域均衡布局,使之更多流向“三农”领域和小微企业;金融均等化是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背景下,努力使人们享有均等的金融服务。
近年来,为做好“三农”金融服务,银监会提出了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,但实践中,金融机构还存在重县域轻农村、重大户轻小户、重企业轻农户、重抵押轻信用等现象,出现结构性不均衡,导致“三农”领域和小微企业群体内同样出现“马太效应”。
今年以来,中央出台定向降准和定向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,政策的指导性和精准性在增强,今后应在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的基础上,进一步细化调节金融服务的区域分布和人群分布,更好地促进金融均衡化和金融均等化的实现。在解决金融空白方面,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指引,加大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,探索引入PPP(公私伙伴关系)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,这样既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,又能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。
(来源:中国城乡金融报 王曙光 王东宾2014-07-23)
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下,农村金融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:第一,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,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,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,对农村金融发展而言是一个大好机遇。第二,农村金融的供应主体多元化,各类金融机构回归农村的态势明显,一个崭新的包含大、中、小、微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新谱系正在形成。第三,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,随着土地制度变革的深度推进,困扰农村金融供给的瓶颈问题如抵押和担保问题得到缓解,各地农村物权融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。第四,金融扶贫成为欠发达地区的政策热点和聚焦点,并逐渐成为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尽管农村金融总体发展较快,但局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却依然存在许多瓶颈约束,发展相对滞后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金融空白之顽疾仍然难以克服。自2009年10月我国开始着力解决金融空白乡镇以来,两年内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945个减少到1696个,累计解决1249个乡镇的金融机构空白和708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问题。但余下的空白乡镇大多位于更加偏远、更加贫困的地区,解决起来难度很大,速度很慢。第二,“贷款难”、“贷款贵”仍是普遍性问题。普通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“贷款难”、“贷款贵”始终没有有效解决。
金融空白和融资瓶颈等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应着重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,核心在于金融均衡化和金融均等化,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区域内普惠金融体系建设。
所谓金融均衡化,是指要引导金融资本的区域均衡布局,使之更多流向“三农”领域和小微企业;金融均等化是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背景下,努力使人们享有均等的金融服务。
近年来,为做好“三农”金融服务,银监会提出了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,但实践中,金融机构还存在重县域轻农村、重大户轻小户、重企业轻农户、重抵押轻信用等现象,出现结构性不均衡,导致“三农”领域和小微企业群体内同样出现“马太效应”。
今年以来,中央出台定向降准和定向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,政策的指导性和精准性在增强,今后应在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的基础上,进一步细化调节金融服务的区域分布和人群分布,更好地促进金融均衡化和金融均等化的实现。在解决金融空白方面,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指引,加大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,探索引入PPP(公私伙伴关系)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,这样既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,又能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。
(来源:中国城乡金融报 王曙光 王东宾2014-07-23)
(hanb摘自中国城乡金融报)